English

万里光:甘当铺路石的县委书记

1998-12-27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通讯员 刘建农 我有话说

河南省淅川县曾因修建丹江口水库淹地55万亩,动迁移民数十万,基础设施欠账多。1994年上任的县委书记,从实际出发,抛弃短期行为,大抓基础建设,为全县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——

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。每一位执政者都希望以此填写自己的政绩簿,特别在实行任期制的今天,早出政绩,出明显的大政绩,更加成为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。然而,河南省淅川县县委书记万里光,却从当地县情出发,抛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,树立正确政绩观,下大力气抓基础建设,为全县经济起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,被干部群众称为甘当铺路石的务实书记。

淅川县位于豫南伏牛山深处,曾因修建丹江口水库淹没土地55万亩,动迁移民数十万人,基础设施欠账太多。到1994年,全县境内仅有柏油路12公里,60个行政村不通汽车;同时,水土流失,“四荒”严重。此时上任的万里光面临两种选择:一种是继续与银行协调,让企业“赢利”地活着,农业上抓个别典型出点“经验”,或者利用专项贷款塑造几个“盆景”,就可以轻轻松松在任期内干出名堂;另一种是对“元气”失调的淅川动大手术,调整产业结构,加强基础建设,让一个健全强大的新淅川步入良性发展轨道。

万里光选择了后者。

基础工作的核心是产业基础。新一任班子坚持从实际出发,重新认识资源优势。他们把县乡工业的增长点建立在第一产业的基础上,大胆淘汰了亏损企业和劣势产品,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产业关联度大、科技含量高、市场销路宽的优势产品和企业,使全县轻重工业比例由“七五”末的4∶6调整到6∶4,名优特新品种比重达52%,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后劲明显加强。新建了两条高压输电线路,增容改造了三个大型变电站,年供电量由4亿千瓦提高到7.5亿千瓦。用于道路建设的资金和完成工程量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,使全县新增标准公路300多公里,解决30多个行政村不通车问题,使6个乡镇通了柏油路。抓住国家确定该县为丹江口水库水源及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的机遇,实行农业综合开发,小流域治理和灭荒造林多管齐下,投入1700万元资金,新打机井215眼,新增旱涝保收田12万亩,造林灭荒25万亩,初步形成了沟、渠、塘、堰、坝配套齐全,水流有规,泥沉有矩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。对从政者来说,基础教育是显现政绩周期最长、投入最多、最为隐性的一项事业,淅川县1997年以来,却把1.8亿元资金用于基础教育,新建改建了200多所中小学,新增教学楼房面积15万平方米,是此前面积总和的15倍!

过去,作为县财政主要来源的企业增值税,无论怎样亏损,年底头头们坐下来,一番表态协调,银行的钱就变成财政的钱。许多企业生产一年,还不够一个月的贷款利息。新班子当政第一年,就让7家这样的企业破了产,18种劣势产品销声匿迹,财政当年少了几千万,淅川工业却从此甩掉了一个大包袱。乡镇企业产值也是这样,老老实实按入库税金票据倒算账,一下子下来10个亿。先进县的牌子没有了,万里光却说,我们的家底澄清了,目标明确了,心里踏实了。难怪有人评价,淅川县的做法,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,不是会不会、能不能的问题,而是愿不愿、敢不敢的问题,万里光具备的,首先是实事求是的勇气和胆量。

一把手是一面旗帜,县委书记的品格决定了一方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。“不把遗憾带入下个世纪,不把包袱留给下届班子”成了全县干部的具体行动。香花镇发展辣椒种植基础较好,党委一班人不盲目扩大面积,而是扎扎实实完善了运输、储藏、加工一系列服务措施,使该镇成为全国目前最大的辣椒交易市场;县直干部张潮杰主动要求到深山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,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;铁合金厂厂长袁中告身患绝症,仍然坚持岗位,使企业走出困境……全县形成了万众一心谋振兴,苦干实干求发展的行动局面。

更为可贵的是,淅川县在近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,把重大决策纳入规范化、制度化、科学化运行轨道,为一个县长远发展提供了机制上的根本保证。这些年,涉及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决策,都是县委县政府会同有关部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,提交人大民主审议,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,使之不仅具有权威性,而且有连续性,规范性,避免了老百姓称之为“张书记挖坑,李书记填土”的短期行为,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任接着一任干。

三年苦战,淅川县环境改善带来的效益初见端倪:与1994年相比,199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、地方财政收入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.8%、35%和45.4%,成为全省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县份之一。

可以肯定,如果淅川县这一任班子把精力放在做表面文章上,这一组数字会高出许多;更有研究部门考察后认为,淅川的经济发展即将出现一个少有的高峰时期。然而任期已接近尾声的这届班子没有遗憾。县委书记万里光说:做人要有人格,做官要有官德。光明磊落的人格和实事求是的官德,是我们最基本也是最大的收获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